2022年4月11日,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發布“關于印發《安徽省“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的通知”,為表述方便,下文簡稱為《規劃》。
?
《規劃》要求,圍繞“對標滬蘇浙、服務創*”的總體目標,全面提升全省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將具體落實到完善一張網絡、提升兩項能力、強化三類監測、健全四大體系四個方面。
?
同時,《規劃》指明,安徽省“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主要任務在于——
?
一、大氣環境監測
?
進一步優化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組建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網、大氣光化學監測網以及大氣環境立體綜合觀測網,加強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監測,為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提供技術支撐。提升碳監測技術水平,構建履約成效評估監測體系,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落實和綠色低碳發展需要。
?
將重點開展移動污染源監測、 碳監測和履約成效評估監測。
?
二、地表水環境監測
?
圍繞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深化水環境質量監測評價,提升水環境預警和水污染溯源能力,構建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
將重點構建沱湖流域水質監測預警體系。
?
三、土壤與地下水環境監測
?
按照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設置土壤環境背景點60個、基礎點744個,每5—10年完成一輪監測,說清全省土壤環境本底與質量狀況;開展全省地下水水質監測和調查,摸清現狀、建立清單。
?
將重點開展農村環境和農業面源污染監測。
?
四、聲環境和新污染物監測
?
推動各地聲環境功能區劃定和調整,優化聲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建成覆蓋縣級及以上城市的聲環境監測網絡;探索開展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全氟化合物等重點管控新污染物調查監測。
?
五、生態質量監測
?
結合多源遙感和地面監測數據,整體提升生態監測評估能力,初步形成生態質量監測網絡,為生態保護和監管工作提供科學支撐。
?
六、污染源監測
?
圍繞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污染源監管體系,督促排污單位落實自行監測主體責任,推動排污單位自行監測信息公開,完善監督檢查機制,將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監督檢查納入綜合執法檢查范圍,督促排污單位依證監測、依法公開。明確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自行監測要求,指導各地組織對已完成排查整治和規范化建設的入河排污口開展自行監測。
?
將重點開展工業園區監測。
?
……
?
為此,安徽省計劃立足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發展實際,結合新職能、新定位,通過實施“三大工程”,加快推進全省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進程。(全文見附件)
?
原標題:安徽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安徽省“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的通知
本文轉載自環保在線,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